“一句话,如何表明你是山东人?
A答:‘我妈让我毕业考公务员。’
B说:‘那你不行啊,我妈让我考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再考公务员。’”
浓厚的考公考编氛围无疑造就了一片公考热土。有业内人士预估,山东公考市场规模起码在50亿元以上,是全国最大的公考市场。
在这样的兵家必争之地,大中小型公考机构纵横错落,竞争日趋激烈。既有中公、华图、粉笔等全国性品牌及导氮、格燃、课观等逐步发展的中小型机构纷纷入局,也有精图、联创世华、超格、仕图、鼎成等本土机构以各自特色屹立多年。
经过多年的竞争,如今,山东的公考行业格局渐趋明朗:
山东中公凭借较早扎根及大胆布局从而在山东“一家独大”,也是中公内部业绩最高的省份。据多位山东公考从业人士透露,山东中公2020年流水在10亿元-20亿元;山东是华图的“小总部”,高管经常坐镇山东,山东华图2020年约有5亿元流水;粉笔大力铺设地级市及区县的第一站就选在山东,山东粉笔去年也有三四亿元流水;此外亿元级机构也不在少数,在临沂、青岛等单体地市甚至出现千万级营收的机构。
呈现山东公考市场风云激荡、波澜壮阔的故事,既是复活那段开放活跃、向上生长的商业竞争,也是记录诞生于这片热土上的公考机构如今的勇气与野心、挑战与隐忧。
01、山东坐拥公考大市场
站在临沂大学大学生活动中心的中庭,人们一定会被眼前的景象震撼:除了头顶上的钢结构天井外,四周围合起来的三层墙面都被大大小小的几十块广告牌铺满,目之所及,皆是“名师”、“面授”、“考研”、“考编”、“考教师”。作为亚洲单体面积最大的校区,临沂大学在校生超过四万人、考编考研氛围浓厚,对于机构来说,这里是天然的流量沃土,培育出繁盛的高校经济。
而这也只是山东作为公考行业高地的一个缩影。山东是公认的公考大市场——
1.山东人口基数大。作为第二大人口大省,山东常住人口超过一亿,达到1.007亿人。
以教师资格证考试为例,山东每年教师资格证报考人数几乎占据全国的1/10。而像山东寿光这样的人口大县(潍坊市代管县级市,户籍总人口超百万),招100个编制,考生甚至能达到8000人。
2.山东各地市招录考试密集,招录人数多,报考人数多。
不同地市有各自特色。其中,体量比较大的地市有济南、青岛、临沂、潍坊和济宁。临沂是超过1000万人口的大市;青岛、烟台也是山东的经济中心,公务员的福利待遇好;济宁、潍坊、菏泽、临沂等地教师的招录人数甚至多达六七千,且教师岗位福利待遇好,考生报考热情高;济南的考试类型多,包括乡村振兴专员、退役军人联络员、社区工作者等考试,在公告密集期,济南几乎每周都有考试。
(山东行政区划图,图片来源:山东省人民政府网站)
3.山东经济结构侧重国有经济及第二产业,就业选择较南方诸省少。
尽管山东是经济大省(从1979年至今,山东GDP总量始终位居全国前三),但长期以来,山东经济被称为“大象经济”,意即在强大国有经济衬托下,民营经济显得相对弱小。相比南方诸省来说,山东经济的高速发展有更为明显的官方主导特征,以传统产业为主导,新兴的互联网企业较少,不如南方人那般重视经商,就业选择较南方诸省少,因此考公成为年轻人的主要选择之一。
(山东经济维持双中心格局,经济中心有两个甚至三个。除省会济南外,青岛、烟台等也是经济大市。图片来源:数据山东吧)
4.山东人“骨子里对职业稳定充满了向往”,择业观以求稳为主。
齐鲁大地崇文重教,自古有“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山东考生报考人数多,考生参培意愿强、参培比例高,山东省考甚至被称为“小国考”。
尽管山东各地的公务员薪酬待遇并不相同(通常鲁中、鲁南地区公务员年收入在10万元左右,青岛、济南等地公务员年收入可达15万元以上),但在山东父母眼里,“在体制内上班即使一个月工资只挣五六千,也比去企业一个月挣一万有面子”。有年轻一代山东人认为:“山东父母那代人是真正享受体制内红利的一代,所以有进体制的执念,毕竟那时候山东主要靠传统产业和国有企业发展起来。”
甚至有山东人笑称:“没办法,我们大山东从宋江那一代开始就对编制进行不懈努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