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日前媒体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调查统计,北京市2020年居民阅读总指数大幅提高,达到83.62。其中,居民“个人阅读指数”达到87.98。
读好书能令人眼界开阔。眼下,人们的阅读方式也有了多种选择:读电子书、听书、看纸书……当你想读书的时候,更青睐哪种?
你是“低头族”中的一员吗?
环顾四周,候车室、通勤路上,“低头族”似乎随处可见。看电子书、读新闻……对许多人来说,这是消磨碎片时间的一种方式。
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调查统计,北京市2020年居民阅读总指数大幅提高,达到83.62。其中,居民“个人阅读指数”达到87.98;未成年人人均图书阅读量达到12.23本。
今年早些时候,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主要成果公布。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成年国民的综合阅读率为81.1%,较2018年的80.8%提升了0.3个百分点。
另外,仔细分析,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Pad阅读等)的接触率为79.3%,较2018年的76.2%上升了3.1个百分点。
数字化阅读的发展,提升了国民综合阅读率和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整体阅读人群持续增加,但也带来了纸质阅读率增长放缓的新趋势。
“最喜欢读纸书的质感”
和身边人比起来,“90后”陶敏的阅读方式显得有点“跟不上潮流”。
陶敏发现,身边有很多人都在看电子书,也有人喜欢听书,确实将闲散的时间利用了起来,但她一直不习惯这样的阅读方式。
“我喜欢写东西,看到书里喜欢的段落或者内容,习惯圈圈画画,在纸上记录感受。”她有时候也会写一写读后感或者短评,对她而言,这是一种记录。
家里的每一本藏书,也是她精心选择的。担心书弄丢,陶敏给自己买的书都做了编号,比如记下书名、购买地点以及购买日期等等。书偶尔有破损,也会认真修补。
“有人看书折页做记录,我也受不了。”她至今比较抗拒看电子书,“单纯阅读时,我更喜欢纸书的那种质感。”
“我喜欢买书,但爱看电子书”
“在快节奏的社会,随时随地都可以读起来才是获取知识有效的方式。”“80后”涂菲如此概括自己的阅读方式,“所以,我习惯看电子书。”
因为喜欢买书,每次搬家,份量不轻的藏书都让人有些怵头,“有时收藏书像是松鼠囤松果,辛苦收集那么多,但一个冬天吃掉的是很少的一部分。”涂菲解释。
她下载了阅读软件和各种阅读客户端,“等人的空闲可以看书。但太厚的纸书没法带;电子书的话,即使只带手机出门,也能愉快地在起码五六本书中选择吧。”
“也可以看当时的心情,选一本电子书读。外文书可以随时屏幕取词翻译。”她调侃道,“都说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那看电子书能让抽丝抽得更快一点吧。”
阅读方式“更新”带来的改变
简单归纳的话,除了看纸质书、电子书之外,有人认为,听书也是一种阅读的方法。涂菲说,老年人很喜欢听书,特别是开车的时候,这也是一种消遣。
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主要成果显示,2019年,中国有三成以上(31.2%)的国民有听书习惯。其中,成年国民的听书率为30.3%。
人们可选择的阅读方式多了,类似“碎片阅读”的话题近几年也出现得越来越多。有人感叹纸质书正在失去市场,也有人觉得不用过分焦虑,无非是获取知识的方式变了。
针对“浅阅读”,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出版研究所所长徐升国表示,数字化阅读方式中会有“碎片化”内容,但也有使用电子阅读器等读书的情况,“浅”与“深”的阅读同时存在。
如此说来,更值得关注的是阅读本身。陶敏觉得,不同阅读方式只是介质不同,重要的是读到好书时的获得感和满足感,“肯多拿出时间看看书,就值得鼓励。”(应受访者要求,陶敏、涂菲为化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