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 >

一所“希望学生越来越少”的学校

2021-03-11 09:14 来源:杨园三居 浏览:

这个学校的早晨是从“叫早”开始的。

“起床啦,起床啦!”保安在学生宿舍楼下仰着头大声地喊。

“学生们7点半开始晨跑。”云南福贡县普职教育融合班副校长王锦武告诉《工人日报》记者,“我们学校比较特殊,学生都是辍学失学的,有的以前一天学都没上过,有的只读过两年三年,很多行为习惯需要矫正,需要反复提醒。”

“普职教育融合班”这个校名,也似乎在告诉人们,这是一所特殊的学校。

变化从染回黑发开始,也从每天晨跑开始

“2020年初全县还有辍失学生455人,这是压力很大的一项工作,想起来觉都睡不着。”福贡县委书记杨永铸说,这也是他到福贡任职以来研究最多、推动最多的一项工作。

福贡位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曾是全国贫困发生率最高的县,控辍保学是当地脱贫攻坚战中最难啃的“硬骨头”。

杨永铸深有感触地说,“啃下控辍保学这块‘硬骨头’,我们不仅下了决心,还下了绣花功夫。”

首先要把孩子“劝回来”。福贡县探索构建了“1名统筹领导+1名挂联帮扶责任人+1名包保教师”的“N对1”控辍保学劝返机制,深入开展“背包上山、牵手返校”行动。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孩子劝回来,但又发现了新的问题——小点的孩子从一年级从头学起还好,那些十三四岁的大孩子坐在小学课堂里很别扭,上普通的初中又跟不上进度。

2019年9月,福贡建起省内第一个普职教育融合班。这里的学生大多在13岁到16岁,除了使用量身定制的课本学习语数外等基本学科,还可以根据各自的兴趣学习某项职业技能。

16岁的福兴兰是2020年9月16日入校的。2019年小学毕业后她就不想读书了,随亲戚去了福建,但年纪太小,没找到工作。“县民政局的一个干部找到我爸爸,一直给我打电话叫我回来上学。我不想回来,可他们一直劝,只能回来了。”入校那天,福兴兰还顶着一头特别打眼的橘红色头发,那是在福建染的。第二天,就被老师要求染成了黑色。

刚进这个学校的孩子,染发的文身的都不少。变化从染回黑发开始,也从每天早上7点半下楼跑步开始。

学校每天都有两名老师值日,负责督促孩子们起床、整理宿舍、打扫教室等。教师胡丽梅说,2019年刚开学的时候,翻墙外出的情况也并不少见,为此,学校特意设计了带斜度的不易攀爬的围墙。

更难的是教学。“教这些几乎零基础的大孩子太艰难了。跟普通学校比拼分数不一样,在我们这儿,教会几个字都是一种成就。”胡丽梅说。

“以前你什么都不会,现在都可以帮爷爷剪头发了”

美发教室里,十几个孩子站成5排,左手举着一张长条的纸片,右手举着剪子,剪子下方悬着一根绳,绳上系了个矿泉水瓶,然后在纸片上剪“刘海”。

“手尽量不要抖。”老师段志文来回指导着,“这是练基本功,干美发这行,胳膊得有力。”

除了老师,还有两个男生在一旁辅助指导。他们是上一届的学生,已经毕业了,但还留下来继续跟着段老师学艺,被师弟师妹称为“大师兄”和“二师兄”。

15岁的杜芳梅很爱跟人聊天。她告诉记者,来这个学校之前,她没上过学,家里有6个兄弟姐妹,最大的刚出嫁,最小的还在上幼儿园。“原来我们都在家,现在都上学了,家里只剩爸爸妈妈了。”

福贡当地主要是傈僳族、普米族等少数民族,讲的也是民族语言。如果没上过学,讲普通话往往很困难,而杜芳梅的普通话说得很好。“全靠看电视学会的,这孩子太聪明了!”李文英老师感慨。

如果像这样有语言天赋的孩子能早点走进学校,那今天的和明天的她又会是怎样?

“我喜欢学美发,但不喜欢上别的课。”杜芳梅说。“别的课”包括语文、数学、英语。

王锦武坦言,这里的孩子错过了最佳的开始学习的年龄,现在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养成一些好的行为习惯,并掌握一技之长。

“二师兄”言三车学了手艺后,回去给爷爷理发。爷爷很高兴,说:“以前你什么都不会,现在都可以帮爷爷剪头发了!”言三车也很高兴:“要是没有这个学校,我就学不到这个技术了。”

“你是怎么想到要学美发的?”记者问。

16岁的言三车想了想,认真地回答:“我想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下课铃响了,一群孩子走出教室。胡丽梅跟一个长发的女生闲聊,“毕业了你想干什么?”

“想嫁人。”

“读书以后你可以有更多选择。”胡丽梅又问,“除了嫁人,你还有什么想做的?”

“美发。”

“不错啊!那你加油,好好学!”

留下来,把一技之长教给更多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