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 >

破解上海内地民族班的“育人密码”

2020-12-14 13:47 来源:杨园三居 浏览:

  上海市共康中学的师生间有个爱的密码:“24365”,即24小时、365天陪伴。“这种陪伴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对西藏孩子情感上的呵护。”该校校长李劲说。

  作为最早开设内地民族班的地区之一,上海市目前有21所中学开办内地民族班,在校生规模达6300余人。多年来,上海市深入推进内地民族班思想政治教育,因材施教抓教学,在实践中涌现出大量好的做法和经验。

  “陪伴教育”的密码

  上海市共康中学是一所以藏族学生为主、藏汉合校的寄宿制民族初级中学,也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内地西藏班(校)之一。它的前身是1985年开办的上海市回民中学西藏班,1998年迁入新校址,该校目前有来自西藏7个地区的600多名学生。

  李劲觉得,这些孩子十一二岁就离开家乡和父母,千里迢迢从青藏高原到上海求学,独立面对学习与生活,无疑是艰辛的。于是他提出“陪伴教育”的理念,让师生一一结对,教师全时段、全方位陪伴学生。例如,从学生进校第一天开始,教师就从生活习惯养成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节假日,教师带着学生走出校门,走进自己的家。

  如何做好陪伴者,共康中学教师邢乐感触很深。“一要学会倾听,二要用心观察,还有最重要的是,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

  邢乐说,来自农牧区的孩子大多比较胆小、内向。他的班上有4个学生很少跟老师和同学沟通。一次晚自习前,班里几个足球队的男生在讨论买足球鞋和球服的事,其中一个不爱说话的孩子一直没搭腔。邢乐记得这个孩子家庭不富裕,于是他提议:“足球鞋质量好才有助于赛场表现,但质量好的鞋不一定都特别贵,老师知道几个足球鞋的牌子,要不带你们在网上看看?”后来,邢乐带着他们选到一款不到100元的鞋子,孩子们都笑了。

  邢乐解释说,许多孩子是第一次离开西藏,远离父母使他们缺乏安全感。这时,教师的陪伴是给予孩子安全感的重要保障。

  上海市奉贤中学刚开设新疆班时,学校遇到最大的困难也是孩子适应新环境的问题。为此,学校秉持“新疆一个家、上海一个家”的理念,用导师制保证每个孩子都有对应的教师关怀和帮助。

  该校新疆部主任朱军结对的孩子中,有个来自新疆库尔勒的女孩让他印象很深。她性格内向、学习基础弱,入学后的第一个暑假,她就告诉老师“不想念书了”。为了解她想辍学的原因,朱军和她的班主任一起坐火车送她回库尔勒。

  在家访中,朱军了解到,这个女孩的父母都是农民,家境困难。抱着“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个农牧民的孩子”的想法,朱军和她的父母深度沟通,希望他们能支持学校,把孩子培养成才,还为她凑了学费。终于,这家人愿意让孩子继续学业。

  也是因为这次成功的家访,开学后所有教师都更加关注这个女孩的学业,朱军还不断鼓励她在学校活动中表现自己、和同寝室的同学做朋友。后来的两年,女孩的性格变开朗了,学习成绩也提高了,高考考上四川师范大学,毕业后返乡成为一名中学教师。

  发掘每个孩子蕴藏的潜能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是有36年教学经验、做过10年新疆班班主任的上海市奉贤中学教师王引龙的教学“秘诀”。

  上海市奉贤中学从2006年开始开设新疆班,现有8个新疆高中班、303名学生。10多年来,奉贤中学通过校本研训,树立起这样的学生观:“每个学生都蕴藏着发展潜能、每个学生的潜能都有被激发的期待、每个学生的潜能都有被激发的可能”,不断引导教师激发学生潜能。

  王引龙说,新疆班的孩子来到新环境,和家人接触减少,又正值青春期,性格内向、不愿交流的情况较多。这时,他会根据孩子的性格,用批改作业、写留言的方式加以鼓励,“关键是让学生增加信心、看到希望。”

  王引龙的班里曾有个成绩不理想、性格自卑的孩子,王引龙与他一次次促膝谈心,告诉他“人的能力有大小,特长也各异,要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并安排他成为体育委员,带领班级参加运动会。后来,在一次班级总结会上,几乎所有同学都提到他的出色表现,这使他变得自信、活跃,成了班主任的得力助手。

  王引龙还有个经验,就是深入宿舍,利用节假日带孩子走出校门、走进自己家的机会,多和孩子聊天,很快就能增进师生情感。

  共康中学也开展了一系列“上海也有我的家”活动。例如,学校与所在的彭浦新村街道结对,居委会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走进校园,和孩子们聊天、合照、共庆节日。22年来,该校结对人数从最初的20名学生发展到在校西藏班全体学生,从一个楼组扩展到33个居委会,学校附近的居民小区也因此改称“民族花苑”。很多西藏学生感慨道:“在上海,我们不仅开阔了眼界、学到了知识,而且多了很多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