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省教育厅和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发文,公布第四批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县(市、区)名单。我市鄞州区、奉化区和宁海县榜上有名。至今我市所有区县(市)通过省教育基本现代化评估验收,在全省率先实现教育基本现代化区县(市)“满堂红”。为此本报与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今起联合推出本专栏,从教育实事、教育均衡、教育育人、教育服务、教育创新和师资队伍等展开系列报道。
本报记者 蒋炜宁
通讯员 余晶晶
上月,鄞州老年开放大学正式成立。这所学校将在3年内完成1万人次培训,缓解“一座难求”,帮老人在“家门口”圆大学梦。教育是涉及千家万户的头号民生实事工程,随着社会发展,服务对象从大中小学生,拓展至学前幼儿和老人,覆盖全龄段人群。自创建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县(市、区)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我市各级教育部门办了一系列实事工程,力争让全龄段人群不仅有学上,还上好学。
多个重大高教项目落户宁波
两个月前,由中国科学院大学和宁波共建的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材料工程学院揭牌,将于年内开工,2021年启用。此前双方已共建宁波工业技术研究院,将研究领域拓展到先进制造和新能源、生命健康。今后,国科大将以服务和支撑区域产业发展为目标,为宁波培养急需的高层次应用人才,打造一流新材料创新创业人才的示范基地。
高等教育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风向标。这6年来,我市有力推动重大高教项目建设,为宁波发展注入新的活动。浙大宁波“五位一体”校区建设正在积极推进中,浙大宁波研究院已获批立项建设,浙大工程师学院宁波分院已开展招生。宁波工程学院新校区全面建成投用,宁波大学双桥地块征地拆迁项目顺利完成。宁波大学梅山校区、宁波大学科技学院迁建慈溪、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奉化校区等项目均顺利推进。
在宁波拥有更多享受国际化高等教育资源的机会。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合作成立的中国第一个供应链学院——宁波(中国)供应链创新学院去年招收首届硕士研究生。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和英国索尔福德大学合作创办的宁波中英时尚设计学院正式建成并招生;宁波大学与法国昂热大学合作建立的“宁波大学昂热大学联合学院”已获教育部批准,去年起正式纳入国家统一招生计划。
今年初,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宣布:力争引进多所名校名院名所,建成1所至2所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一流高校;面向全球争抢顶尖人才特优人才100名左右和高水平创新团队20个左右。同时,实现研究生培养数量大幅增长,加快制造业应用研发紧缺人才和高素质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
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更优化
随着临港工业的兴起,大量人口涌入北仑这个狭长的半岛,急需教育资源扩容。这些年,一所所新办学校在北仑拔地而起。仅去年,该区就有泰河中学迁建、北仑职高实训楼、灵山学校初中部、芦山中学改建项目按时完工并交付使用;岷山中学、绍成小学、春晓实验学校正在建设中;博平小学扩建工程,顾国和中学改建工程,高塘学校、小峡江小学、北仑外国语学校等新建工程前期工作稳步推进。据悉,该区“十三五”教育规划明确,新建、续建、扩建41个建设项目。所有项目严格按标准化学校要求建设。
无独有偶。奉化近三年及未来两年投入20多亿元加大教育基础建设,龙津实验学校、尚田中心小学、江口中心小学等投入使用,奉化中学迁建工程、锦溪书院新建工程、实验小学迁建工程、特殊教育学校新建工程等正在推进中。
在新建的同时,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来自市教育局的数据表明,仅去年全市投入近5亿元完成34所薄弱学校改造,改造校舍面积达14万平方米。
全市各校办学条件不断提升,育人环境更加优化。在此基础上,各地推进集团化办学带来名校规模效应。比如,鄞州区于去年组建了6个初中、9个小学、12个幼教教育集团;海曙在去年成立涵盖西片区9个镇乡(街道)、18所中小学参与的五大教育集团后,又推出了四大幼教集团和爱菊艺术学校教育集团。
让同在一片蓝天下的特殊孩子也享有高质量的基础教育。目前,全市有特殊教育学校11所,建成266个资源教室,构建起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随班就读为主体,以送教上门、卫星班为补充的特教格局。根据“第二轮提升计划”,我市到2020年将实现残疾儿童少年从学前三年到高中的15年免费教育。
让老人幼儿有“好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