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迁60余年,一代代交大人扎根黄土地、服务国家,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哪里有事业,哪里有爱,哪里就有家”的庄严承诺,用无数“奉献青春为家园”的故事和事迹,展示了胸怀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
一路向西 铸就“西迁精神”
1955年,党中央站在整个中华民族和新中国的全局高度,调整新中国工业建设布局、高等教育布局,支持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交通大学内迁西安的战略部署。1956年,6000多名交大师生从黄浦江畔搬到渭河之滨。17位党委委员中有16人迁到西安,西迁的教授、副教授、讲师和助教等占教师总数70%以上。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一代又一代交大人铸就了“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
2005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将每年的9月10日确定为“交通大学西迁纪念日”。2017年11月30日,15位西迁老教授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的体会和弘扬奉献报国精神的建议。总书记旋即回信,向献身大西北建设的交大老教授致以崇高的敬意,希望西安交大师生传承好西迁精神,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奉献智慧和力量。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总书记再次提到“西安交大西迁的老教授”,指出“他们的故事让我深受感动”。去年,西安交通大学“西迁人”爱国奋斗先进群体被授予“最美奋斗者”称号。致敬词这样写道:“你们是铺路石,金子般闪耀在岁月的最深处;你们是螺丝钉,钻石般旋转在共和国的年轮里。”今年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安交通大学,深刻阐释了“西迁精神”的核心和精髓,并勉励广大师生弘扬“西迁精神”,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如今“西迁精神”已经与革命时期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张思德精神、西柏坡精神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大庆精神、红旗渠精神、焦裕禄精神等并列,共同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筑梦西部大发展
老一辈交大人“都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深厚情怀,都是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民族英雄”。将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统一起来,积极响应国家献身大西北建设的号召。坚信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坚持爱国奉献,无怨无悔,以全部热情为祖国放歌抒怀。西迁60余年,一代代交大人扎根黄土地、服务国家,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哪里有事业,哪里有爱,哪里就有家”的庄严承诺,用无数“奉献青春为家园”的故事和事迹,展示了胸怀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我国西部建成首所现代化综合性大学,创造了百余项国内外科学研究领域的“第一”,为改变西部落后面貌提供了巨大的智力支持,为祖国特别是整个西北地区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知识分子历来有浓厚的家国情怀,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进入新时代,社会快速发展、各种社会矛盾叠加,知识分子身处其中,面临着很多诱惑和挑战。交大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承和弘扬西迁精神,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始终与党和国家的发展同向同行”。交大人“肩负起自己的使命,立足岗位、不断学习、学以致用,做好本职工作”,紧紧围绕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天下为公、担当道义的崇高情怀、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不断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作出卓越的新贡献。
听党指挥跟党走 与祖国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1955年,党中央一声令下,接到西迁指令的老一辈交大人即时响应,“党叫干啥就干啥,打起背包就出发”,广大师生义无反顾登上“向科学进军”的西行列车,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投身祖国大西北建设。60多年来,“西迁人”始终坚守初心使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真正是与祖国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西迁精神正是在党的关怀和哺育下成长起来的知识分子不忘初心的生动体现。在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广大知识分子作为西迁精神新传人,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大职责使命,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砥砺奋进、谱写新的荣光。
听党指挥跟党走,这是党的历史和现实地位决定的。揆诸百年,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也是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期。越是接近目标,形势越是复杂,任务越是繁重,越要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优势。要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落实好中组部和教育部党组印发的“高校党建工作重点任务”,加强高校党建和思政工作,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
奋进西迁新传人 创造高等教育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