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在即,不少家长发现孩子课本却是崭新的,但平时刷题却很积极。这学期,由于教学与学习方式由线下转为线上,不少学生认为“只要听了网课会做题就可以了”。因此,只刷题不看书,教材成了摆设。
今年是北京高考“6选3”落地第一年,新高考考题会有越来越多创新问题,教育专家表示,仅靠刷题考名校的机率远不如从前。从目前趋势看,今年北京高考将倾向于“回归基础”,以教材为依托方向明显。
因此,无论从未来入读高校学专业,还是眼前高考拿分,再到期末复习都建议学生要“深耕”教材,领会教材意义,不应让教材成为“被遗忘的经典”。
现象
只刷题不看书 教材成“摆设”
“这眼看都快到下学期的期末考试了,我有天无意中翻了下孩子的书,居然是崭新的!“最近让张女士纳闷的是,刚上高一的孩子在家上网课,虽然每天作业都不少,但课本上却少见一些勾勾画画的痕迹,教材基本上是崭新的。
张女士不明白,“教材不是学习的依据吗?连课本都不看,又谈何巩固知识?”她在朋友圈发了一条动态后,立即得到不少朋友的应和。
“不看不知道,一看以为上了半年假课!”“我们教材都不知道去哪了。”不少家长这才发现,教材原来如此不受孩子“待见”。
令家长不解的是,这并非单一个例,而是一种普遍现象。不少学生认为,就算不熟悉教材,通过网课的知识点,依旧可以将课后习题做对。这样一来,学生更是对教材置之不理。
针对这种现象,新国人教育创始人许建奇感慨,“想起我们小时候每次开学一发教材,家长和学生就用画报纸小心翼翼地把教材包起来;到了学期末,教材里面已经布满了圈圈点点,书皮依旧崭新。”
观点
硬核的是“知识点” 不看教材会做就行
学生为什么会如此“理直气壮”地抛弃课本?就读于本市的高一学生小张就是典型“刷题党”。
他表示,如今网课老师都会把课本里精华的知识点进行梳理,然后在网课上进行讲解。“这已经是精华了,为我们学习提高了效率,我们就应该利用这些精华进行知识点的巩固,然后通过做题来检验自己的掌握程度”。从上半学期的网络学习来看,小张觉得效果非常好。
小张认为,习题都是根据教材知识点设置的,只要通过大量刷题就可以将知识点熟悉、掌握,从而在今后的考试中“见到题目都是熟人”。
当然,对于“刷题党”也有人持反对意见。就读于高二的王佳臻就很反对“机械做题”。
“我每天都会根据课表进行预习,这是从小学开始就养成的学习习惯”。既然预习就必须先从课本出发,王佳臻认为课本是一切学习的起点。
许建奇认为,教科书是学科顶级专家团根据教育部颁发的新课程标准而编写的,是各个学科知识的经典呈现。不论是课标还是教材,都有其严密的知识与能力体系。
学而思网校高考研究所所长吴海波表示,如果学生忽略教材,仅仅是模式化做题,在训练规范化和熟练度上确实可以得到提高,但如果只满足于“刷题”,那对于题目的理解深度、知识的迁移能力以及知识的运用会有欠缺,而成绩也很容易触碰“天花板”。
分析
应试功利性使学生忽略课本
究竟是什么让学生对于课本的态度“冷淡”起来呢?北京一所市级示范中学的高三数学李老师认为,学生忽略探究教材原理而直接刷题拿高分,这种现象非常普遍。学生之所这么做,完全是受功利心影响。”因为,刷题本身是巩固学生对试题类型的熟练度,但是需要同学们在刷题中明白解题思路背后的原理。
许建奇则认为,学生们误以为老师上课讲的内容都是课本上的,只要在课上听懂了,课下就没必要再看书了。另外,从做题的实际情况看,考试不会考查书上的原题。这些都使学生们有很多理由“忘记”教科书。
但李老师在日常观察中发现,不少使用题海战术的学生只知道习题答案的“然”,却不知习题本身的“所以然”。今年是北京高考“6选3”第一年,新高考考题会有越来越多创新问题,对学生学科阅读能力越来越高,仅靠刷题考名校的机率远不如从前。
“其实,不是每个老师都能吃透教材,尤其是高中教材,老师讲的是老师对教材感悟的表达,但不等于教材编写专家们的经验解读”。
许建奇分析,学生上课能听懂,但不见得课后都能记得,准确理解的比例会更少。同时,所有校内考试都源于课本,小学和初中的考试全部根据教材的表述进行题目设计,甚至会出现教材上的原题或者改编题,高中的考试每道题考查的本质都是源于教材内容。许建奇认为不论从哪点出发,教科书无疑是学生首选要细看、反复看、精读、速读的经典内容。
建议
“吃透教材”要作为一种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