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发布《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这是我国首份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报告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德智体美和学校教育教学等状况进行了客观呈现,并对如何进一步提升义务教育质量提出建议。
其实,当这份监测报告正式公布之前,新一轮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已经开始了。
2018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大幕正式拉开
5月21日,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一支由130余人组成的特殊队伍正在奔赴各自的目的地。
当天上午11时38分,成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卿子俊第一个在新建立的“2018国家监测视导工作群”中发出8张照片,画面显示了他此行的目的地——青海省格尔木市宝库村小学。
与卿子俊相识的成都市金牛区教育局督导室主任阳莹艳立即发了一个笑脸并跟了一条微信:“这么快就投入工作啦?”
12时50分,贵州省遵义市政府教育督导室督学张道超发了一条微信:“我正在去青海天峻的路上。”
12时57分,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教育局督导室主任张茂贵也发出信息及两张照片:“我已出发去样本县都兰县的路上。在西安转机格尔木。”
下午3点半以后,群里的信息骤然密集起来。
距离5月22日零点还差7分钟,随着江西省基础教育监测与评估中心副主任王丽华报告“黑龙江省已经到达”,当日抵达目的地的视导小组已有40个。
带队出征的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副主任胡平平一直在关注微信群里的信息。5月22日,她兴奋地宣布:“今天,我们的队伍已在各个点全部到位,视导工作将在全国全面展开。”
监测是保障义务教育质量的“体检仪”
为什么要对基础教育的质量实行监测?监测中心创始人之一的胡平平告诉记者,“随着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已不满足仅仅‘有学上’,而且还要‘上好学’。那么靠什么机构、拿什么尺子来衡量一所学校的好与差呢?义务教育质量监测问题便自然而然地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
据胡平平介绍,教育部党组对此工作进行了认真地研究。考虑到目前中国第三方评价机构尚不发达的情况下,为了保证监测质量,借助教育部门现有的督导系统,再借助北师大多学科、多资源的力量解决基础教育质量的监测不妨是一条可行的思路。
于是,在2007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在北师大正式挂牌。刚到退休年龄的胡平平被北师大校长董奇邀请到监测中心主持工作。她的经历——毕业于北师大、担任过马鞍山二中校长、安徽省教育厅分管基础教育的副厅长,应该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了。
监测中心成立之初,算上胡平平,总共才6个人。经过10年努力,监测中心如今已发展成为拥有200余人、多学科人才汇聚的大型团队,扎实稳健的足迹清晰可见:
2007~2014年,监测中心实施了多轮试点监测,积累了大量数据和宝贵经验。
2015年4月15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办印发《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这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制度的正式确立。
监测中心开展工作以来,取得的成果巨大。在实行首轮监测的三年间(2015~2017),中心完成了国家首份正式发布的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110份省域报告和1666份县域报告以及类型不同的专题报告。
监测所得的大数据已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作用
监测中心提供的丰富而有价值的数据及提出的相关建议已在国家及地方教育政策的制定、教育环境的改善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教育部在制定《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过程中,根据监测中心对全国近700个区县的区县校际差异情况和质量状况等监测的大量数据,最后决定将相关指标列入优质均衡县评定标准。
——根据5年监测数据,监测中心向中央办公厅提供了全国课业负担状况和相关政策建议。北京市基于课业负担监测结果制定了减负措施。
——中小学校学生学业水平偏低,学校教学设施、理科实验教学仪器严重不足,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海南省根据监测中心提供的情况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对改善和提升教育质量提供政策保障。
海南省教育总督学石秀慧曾多次表示,“监测报告就像给我们做了一次核磁共振,是系统全面的体检,让我们找到了海南教育问题所在,同时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路径和办法。”
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