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国际新闻 >

日本如何把环保做成一门赚钱的生意?

2020-03-26 09:34 来源:杨园三居 浏览:

日本如何把环保做成一门赚钱的生意?

  日本垃圾桶成为中国媒体追逐采访的新宠,这是今年在大阪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上发生的有趣一幕。由于中国垃圾分类进入强制时代,中国记者们在报道峰会新闻之余,最感兴趣的是日本细致到近乎严苛的垃圾分类制度。

  在前不久广东省发布的《关于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中,提出要培育壮大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产业,形成以节能环保技术研发和总部基地为核心的产业集聚带。

  日本是如何一步步将环保发展成为一个万亿级规模的产业?这个曾经“漂浮在石油上”的国家,是如何通过环保产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南方日报记者通过在日本的实地调研寻找答案。

  从“漂浮在石油上”到高能源利用率国家

  对于在日本已经留学5年的唐嘉一来说,每一次搬家都要听一次垃圾分类宣讲。“房东会送来一本厚厚的‘倒垃圾辅导手册’,确认我听懂且能执行到位后,才会留下一句‘那就拜托你啦’并把钥匙交出来。”谈话中,唐嘉一熟练地把矿泉水瓶的瓶盖、瓶身和包装纸一分为三,分别扔进不同的垃圾桶里。

  位于日本四国岛德岛县的上胜町更因垃圾分类,成为网红“最环保小镇”。在这里,记者看到,空牛奶盒被折平挂在架子上晾干,玻璃瓶归类为有色和透明,厨余垃圾被转换为田间肥料。当地居民介绍,在上胜町垃圾分类细致到45种,目前小镇里的所有人正在为2020年实现“零垃圾”而奋斗。正是得益于零污染,连小镇上的树叶都被用作高级料理的点缀,成为一门特色产业。

  居住在东京、89岁的山岸佐木回忆,50年前的日本并不是这样子的,“日本是从此起彼伏的污染公害中被‘抢救’出来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环境不断恶化,东京湾被称为“世界上最脏的海湾”,鱼类和贝类大量死亡。垃圾围城,东京因邻避效应爆发了“垃圾战争”,水俣病等四大公害病先后在各地出现,引发了民众对环境问题的高度重视。

  东京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所教授丸川知雄在接受采访时将当时的日本比喻为“漂浮在石油上的国家”。丸川知雄说,1980年日本进口的石油,若装进标准石油桶,横排起来可以绕地球28圈。当时的日本严重依赖石油,走的是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的发展方式。

  参与过多项产业政策制定的日本创新学会关西分会会长大槻真一表示,石油危机结束了日本持续2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也给日本人上了真实的一课,彻底唤醒了日本人的资源匮乏危机感和环保意识,垃圾分类回收、资源再利用在这个时候深深植入日本人的意识中。

  丸川知雄说,为了减少对海外和石油的依赖程度、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日本决定实行石油替代战略,先后制定了“阳光计划”“月光计划”和“新阳光计划”。石油替代战略促使日本企业开始从“重厚长大”的重化工业发展之路向“轻薄短小”的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型。

  石油替代战略的成果也逐渐显现。数据显示,日本能源结构中,石油的比例从1973年的75%降至2011年的40%。瑞穗银行提供给南方日报记者的数据显示,1973年以后的10年中,日本实际GNP(国民生产总值)增长47%,但一次能源的消耗量只增长了17%,单位GNP石油消化量下降了一半。

  算好环保综合账为日本制造贴上节能标签

  走在日本街头,记者发现,政府机构、邮局和商场等公共场所随处可见用于回收智能手机、计算机、相机的电子产品回收箱。这些被回收的电子垃圾,有可能被制作成5000枚奖牌,出现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的颁奖礼上。今年3月31日,日本东京奥组委向外界宣布,已经回收足够的电子垃圾制作东京奥运会的奖章,这是奥运史上首次尝试用电子产品提炼出的金属制奖牌,日本将从电子垃圾中提炼出30.3公斤金、4100公斤银和2700公斤铜。

  电子垃圾被日本人视为“都市矿山”——每一块电子垃圾都会有被重新利用的价值。数据显示,日本的稀有金属供应绝大部分依赖海外进口,自2007年起,回收利用相关产品被列为保证稀有金属稳定供应的四大支柱之一。

  这一切起源于一项名为“月光计划”的节能战略。“即使像月亮这样微弱的光亮,也必须有效地加以利用。”大槻真一向记者解释“月光计划”命名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