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三次浪潮》一书中,美国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曾道:“作为一种新文明形态的诞生,信息化将改变人类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而信息流动所产生的难以计算的非结构性数据,将成为新的资产。”如今,我们正经历如托夫勒所言的时代,其中,人工智能作为信息浪潮中不断打破边界的技术手段,正欣欣向荣。通过4月18日线上学术研讨会的第八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以下简称:深双展)“城市之眼”板块在构造城市新建筑理念之余,还持续融合科技、艺术、设计、媒体等领域,正是强调了以人工智能迭代城市生活。
“当城市装满传感器,建筑空间拥有了感知能力后,会发生什么?”本届深双展“城市之眼”板块便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探索其将如何影响城市建筑和人们日常生活。这场完全在深圳本土现场制造完成的福田高铁站展览邀请了超过60位在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参展人进行作品展示,其中中国领衔建筑师张永和通过一系列颠倒放置的望远镜引导观众“回望”科技。再者,展览现场还设置了“脸部识别扫描”,能采集观展者的相关信息,提升观展体验感。
如此多各领域的智能电子技术不断渗入我们的城市,就连如高铁站本具强流动性的城市场所也能成为即时辨认市民身份并反馈优化体验的空间。将“城市之眼”主展场设在连接深港两城的福田高铁站,展现了人工智能对城市多场所赋能的重要性。
人工智能不单在科技相关领域展露风姿,还与人文艺术、基础设施、城市交通、公共卫生等领域相结合,增强城市建筑的韧性与延展性。“城市之眼”板块展览从自动售货亭,到深圳长桌,结合历史与消费产品体验,给观展者带来了智慧城市日常生活体验。这些作品结合科技与消费场景,对我们所熟悉的事物进行智能化解释,同时也构建了人类对生活在“科技天堂”的未来愿景。这种参与式的科技生活体验,正是体现了人工智能跨界融合的契合度与人文性。
在以弯曲条形木构件盘旋交错而构成的“游木”作品中,两段屏幕和摄像头在捕捉与被摄间来回,数字信息流取代了真实感官,真切地让观展者感知设计智能的未来城市。未来的城市是智能的,也必将更具信息流动性,其中也包含了更多不可预测性,在“人工智能建筑师”作品中,观展者的速写可以拟配出一栋建筑,利用未知的板块创作你与机器的建筑。从创作者角度而言,人工智能本身也参与了这一“创造性”的生成过程。
人工智能在城市空间的建设上不单能给到科技技术及智能化的支持,还能激发人类对未来城市的设想灵感。其精确性与不可预测性,为城市建筑的内在灵魂与外在实体造型赋予新活力。与单纯的机械化不同,人工智能并非将自然的东西变为机器的东西,而是赋予机器自动辨识能力,以符合人类生活习惯的逻辑去构建智慧城市。这其中城市空间与人类身体必将产生更多交互,这也呼应了本届深双展的主题:城市交互。
技术进步定义了现代城市,数字技术将不可避免地继续改变公共与私人空间的关系。人工智能作为能够连接城市各领域的技术,始终用更广阔的视角诠释未来城市。深双展“城市之眼”板块也从人工智能角度探索跨界融合的科技可能性,无不透露出对未来城市的无限愿景。